前两天,杭州西湖区人民法院判了两个“私家探侦”,一个30岁,一个35岁,他们经营着一家“咨询公司”,实际上主要业务是帮人家调查婚外情。据说,他们对调查对象安装定位器,跟踪对方出入,拍下了车震等等。而“行踪轨迹”属于公民很敏感的个人信息,非法获取、出售或者提供50条以上行踪信息就构罪。这一回,“私家探侦”赵某、王某被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,缓刑三年,并各处罚金13万元。
当前,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活动10fen猖獗,不仅严重侵害群众的隐私权,也易诱发电信网络诈骗、盗刷银行卡等下游犯罪。
“有合法身份,才能解决从业人员水平的问题。任由这个行业随意发展,过十年,可能暴露的问题更多。”好探侦说。9月20日,从湖北省公安厅获悉,近日,宜昌市网安部门在“2019净网行动”中打掉位于昆明的一家“私侦公司”,抓获10名团伙成员。
委托人开出的价码是五万,合法探侦跟他谈到六万,先预付两万。“看来人的派头,非富即贵,他们找了两年还没找到人,说明这个案子难度很大。”
到中午12点多,一位30多岁的女子出现了,两人客套了一番,上了同一辆出租车。合法探侦的朋友拍拍他,“有了。”
李某因一直找不到欠他钱的王某,去年7月便尝试寻求其他查找渠道。他在手机浏览器上输入搜索关键字“定位”,页面上显示出多条搜索结果。李某发现有一条搜索结果显示的是一家私家探侦公司的网页,上面还留有公司的联系方式。李某按这个号码打过去:“你们能通过手机号码定位使用者的位置吗?”“可以。”“怎么收费?”“每次600元,24小时定位是每天1600元。”之后,对方就要求李某添加微信,并强调只接受红包付款。